石英的用途

石英(Quartz),為三方晶系礦物,在地殼內僅次於長石之最常見礦物,且為許多火成岩、沉積岩,及變質岩之基本成分。石英英文名稱Quartz源自日耳曼語的Querkluftertz,再濃縮成Querertz爾後再簡化成Quartz,至於中文名稱石英,早年曾命名為「科子」,以後才演變成今日通稱之石英。石英有許多同分異構物,通常均隨溫度之不同而異,依次為鱗石英(Tridymite)、方英石(Cristobalite),及Stishovite等。石英的化學成分除了含少量之氧化物外,幾乎是百分之百的二氧化矽。其特徵為無色且不含解理、雙晶,呈玻璃光澤,如含鐵則呈紅褐色,對風化作用抵抗力極強,其與方解石之不同主義在於硬度上之差異。石英有多種產狀,其在臺灣島上之產狀有一、產於石英脈中:金瓜石、瑞芳、中央山脈東西斜面。二、產於結晶片岩:中央山脈東斜面。三、產於沉積岩中:臺灣各地。四、產於火成岩中:臺灣東北部。石英之無色且具良好結晶者稱之為水晶,產於花蓮瑞芳。在新竹之石英砂為良好之玻璃原料。在花蓮發現有綠色水晶,在恆春發現水入水晶,在瑞芳曾發現黃金入水晶。此外,石英有許多不同用途,諸如寶石、裝飾物、玫瑰石英、虎眼、煙水晶、砂金石。在砂方面可用作馬達、混凝土、金鋼砂、矽磚、玻璃傢俱。在粉粒方面可用作磁器、油漆、砂紙,及洗滌肥皂。近年來最重要的用途為製錶工業上之石英精密製品。(孟昭彝)
石英粉可以做為有效的金屬拋光劑,常應用於研磨機、噴砂機中。另外,石英也是半導體產業重要的原料之一,即是作為矽晶圓的原料。將石英與焦炭混合後,在電弧爐加熱下即生成粗矽;鹽酸氯化,並經蒸餾後,製成了高純度的多晶矽,其純度高達99.999999999%

岩石和礦物之關係

礦物和岩石的區別
礦物是自然形成的純物質或化合物,化學成份組成變化不大,有結晶結構。岩石是一或多種礦物的聚合體,化學成份不定,通常無結晶結構。
礦物的定義包括下列各項:
(一)礦物是天然產生的均質固體,由單一元素或無機化合物所組成。現在有許多礦物已經可以在實驗室中製造成功,如人造寶石、人造鹽,但這些都非自然產生的,所以不能稱之為礦物。礦物以固態為主,用物理方法不能將之分為更簡單的單位。因之冰是礦物而水不是礦物,只有汞是一個例外。礦物有的是單一元素形成的,如金剛石(C)、自然金(Au)、硫黃(S)等。但是大部分礦物是二個或二個以上元素合成的化合物,如石英(SiO2)等。
(二)礦物是由無機作用生成的(inorganically formed),這是礦物和動物及植物不同的地方。由生物作用形成類似礦物的物質如珍珠、貝殼、及體內結石(如腎結石)等都不是礦物。
(三)構成礦物的原子或離子都有一定的排列方式,所以具有一定的內部組織,這就叫做結晶構造(crystalline structure)。
(四)礦物具有一定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,可以用一定的化學分子式表示出來。有一些礦物可以有少量成分的變化,但是只限於一定範圍之內。
岩石為礦物的集合體,是組成地玟(Earth crust)的主要物質。岩石可以由一種礦物所組成,如石灰岩(limestone)僅由方解石一種礦物所組成;也可以由多種礦物所組成,如花崗岩(granite)則由石英、長石、雲母等多種礦物集合而成。組成岩石的物質大部分都是無機物質。岩石可以按照其成因分為三大類:
火成岩(Igneous Rocks
地球內部的溫度和壓力都很高,所有組成物質(指礦物質mineral matter)都呈熔融狀態的流體,名為岩漿(magma)。火成岩即由於岩漿侵入地殼內部,或流出地表面,造成熔岩(lava),再經冷卻凝固而造成,如玄武岩(basalt)及花崗岩等都是。火成岩是所有岩石中最原始的岩石。
沉積岩(Sedimentary Rocks
由原來已形成的岩石,受到風化作用後變為碎屑,或由生物的遺骸等,再經侵蝕(erosion)、沉積(sedimentation)、及石化(lithification)等作用而造成的岩石。這類岩石都成層狀(layer),最先沉積者在下部,時代較老;層次愈上者則時代愈新,這就叫做疊置層法則(law of suerposition)。當岩石沉積的時候,往往含有生物的遺骸,埋沒後常可以完好保存,歷久就變成化石(fossil);在火成岩中則多無化石存在。
變質岩(Metamorphic Rocks
原來的火成岩或沉積岩,再經過地殼運動或岩漿侵入作用所發生的高溫和高壓與熱液的影響,可以改變其原來岩石的結構或組織,或使部分礦物消失,而產生他種新的礦物,因而成為另外一種與原岩不同的岩石,稱為變質岩,如大理岩(marble)變自石灰岩;板岩(slate)自頁岩(shale);石英岩(quartzite)變自砂岩(sandstone)等。

河流中上游岩石形狀為何不同

在河流的中上游, 兩岸的大塊岩石經過風化侵蝕作用, 以及河流的切割作用,崩解為較小的岩塊。

隨著河流往下游流動,較小的岩塊也被搬往下游,而在搬運的過程中,岩塊的滾動,河水的沖刷,會將岩塊磨得比較圓,形成礫石,顆粒再小的會變成砂,而顆粒最小的是泥。

河流的搬運能力會隨著流速改變,愈靠近下游的地方,流速開始變慢,河流已經帶不動比較大顆比較重的石頭,因此大顆的礫石先開始沉積了下來,然後是砂的沈積,最後才是泥。